退思园

       退思园,建于清光绪十一年至十三年(公元1885-1887年)。园主任兰生,字畹香,号南云。光绪十一年(公元1885年)任兰生落职回乡,花十万两银子建造宅园,取名“退思”。 取《左传》“进思尽忠,退思补过”之意。退思园的设计者袁龙,根据江南水乡特点,因地制宜,精巧构思,围绕着春、夏、秋、冬四季景致、琴、棋、书、画四大雅事精心布局,历时两年建成此园。园占地仅九亩八分,既简朴无华,又素静淡雅,具晚清江南园林建筑风格。退思园布局独特,亭、台、楼、阁、廊、坊、桥、榭、厅、堂、房、轩一应俱全,并以池为中心,诸建筑如浮水上。格局紧凑自然,结合植物配置,点缀四时景色,给人以清澈、幽静、明朗之感。退思园因地形所限,更因园主不愿露富,建筑格局突破常规,改纵向为横向,自西向东,西为宅,中为庭,东为园。 

       住宅分为内外两部分。外宅为三进厅堂。东侧内宅建有两幢楼房,两侧各有两层走廊贯通,形成走马楼格局;中部庭院为住宅和花园的过渡区,兼有迎宾待客的功能。其进口处有旱船建筑。东部是全园的精华所在。园中央为一荷花池,园内建筑皆贴水而建,体量小巧,与假山水池相衬,故而退思园又被称为“贴水园”。园中主建筑“退思草堂”建在贴水的平台上。站在平台上,可环顾全园的景色。环池依次建有“水香榭”、石坊(“闹红一舸”)、辛台、“菰雨生凉”轩、天桥等建筑,高低错落,疏密有致。  

       全园景色富于变化,主次分明,园内有园,空间布局巧妙,充分利用水面。在有限的空间中创造出了丰富的景观。 

       同里具有悠久的造园历史。同里的园林,在一个小镇上创造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居住环境,退思园就是其中的一个典范。集清代园林之长,小巧精致,清淡雅宜,亭台掩映,趣味横生,堪称江南古典园林的经典之作。著名园林学家陈从周曾称,同里是一座古代建筑的博物馆,而退思园又是这座博物馆中的一颗璀璨明珠。孔子曰:“智者乐水,仁者乐山”。退思园以其深刻的文化内涵,联接同里渊源流长的历史,给人以遐想和启迪。2001年,退思园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。

附近设施